您好,欢迎来到世娱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高考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来源:世娱网
第三节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考纲】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一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学习目标

1. 掌握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3.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4.理解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对比)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壳变化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 作用 来自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裂变释放的能量 ; ; 和变质作用 ; ; ; 和 作用 隆起或凹陷 在地表形成了高原 和 丘陵 、 和 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得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 总的趋势是使得地表变得 趋向平坦 。 外力作用 来自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2.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比较) 分定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类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_水水平方向____于地球平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 裂谷 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_同表面的运动。使岩层运和巨大的_______山脉 时存在的。 但不同的时期和不通的区发生____位移和弯曲 动 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__主次__之变形 分的。 垂组成地壳的岩层作__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_______为直垂直__于地球表面的引起地势的_ _ 主,_________为辅 运运动,即上升或下降 和___ _ _ 动 运动。 3.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a.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1

b.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 本形态 背斜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貌 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______ 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而形成______ 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________,两翼______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______,两翼______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a.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⑩

b.垂直方向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⑪

(3).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4、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表现 运输方式 以_公路_为主,铁路为辅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线路分布 主要分布在_山间盆地_和河谷地带 地势平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延伸方向 _迂回_前进 原因 地势起伏大 5.板块构造学说

2

1. 六大板块: 请在上图中标出各个板块的名称.

2.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且多火山地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位于亚欧

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亚欧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板块内部地壳__________,火山地震比较少。但六大板块内部一些小板块的_交界_处也会发生火山地震,如我国的昆仑山区。

3. 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板块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2)大洋板块与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俯冲常常形成 板块隆起形成 (3)两个板块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探究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哪一处属于背斜?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的现象,试解释其原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什么?

(2)③处地形属于什么类型的山地?试列举出我国属于此类型的名山。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___处,试说明理由。

(4)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油一般储存于①、②两处中的________处,它能够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是什么?

3

(5)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何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说出其判断依据。

【反思归纳】

1.题中提供的信息有:给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呈现了岩层的弯曲变化情况;地表水平方向上岩层的分布状况。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背斜、向斜、断层的岩层特征。岩层上拱,应为______;岩层下凹,应为________。背斜在构造上属于中间岩层____,两翼岩层____;同一年代的岩层出现__错位__,明显属于断层;构造断裂下陷形成________,渭河谷地属于______,而泰山、庐山属于______;地层中最佳储水构造为______,储油、气构造为 。 探究点二 山区交通线的选线原则与原因

读“公路选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公路在a、b两处弯曲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说出该公路在A处穿过的地形部位是什么?为什么该公路线路选择在此处,请说出你的理由。

【反思归纳】

修建公路的一般原则: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______、______、______条件复杂的地段,如沼泽地、陡崖、地质灾害多发区等;②山区公路受______影响很大,一般沿__________修筑,呈“____”字形,避开____________;③______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④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____、线路________ (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 之间寻求平衡。

4

(2011年广东高考题)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2013年广东高考题)2.图I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 D.地壳运动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读图,回答3~4题。

3.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5

读下图,完成5~6题。 6.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山地地下一定有石油蕴藏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庐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

7.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8.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9.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C.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10.智利是世界多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 )

A.智利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地壳运动活跃 B.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地壳运动活跃 C.智利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地壳运动活跃 D.智利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 (2013海南卷)11.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内力作用答案:

6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②。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侵蚀。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2)断块山。庐山、泰山。

(3) ② 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又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小渗漏。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大,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难度较小,也可降低工程成本。

(4) ② 背斜中的不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发与渗漏,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

(5)①处。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反思归纳

2.背斜 向斜 老 新 地堑 地堑 地垒 向斜 背斜 探究点二

(1)a处不正确,在地势平坦处应缩短距离,减少运输时间。b处正确,在山区陡坡上的公路要呈“之”字形弯曲。

(2)鞍部。鞍部地区相对两侧地势较低。 反思归纳

地形 地质 水文 地形 等高线 “之” 陡崖、陡坡 平原 最大 最短 最少

课后练习区

1——5:BDCAD 6——11:CBAABD

第二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

【学习目标】

7

1. 掌握几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分布地区;

2. 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以及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3. 知道三大类岩石,理解岩石圈内物质循环。

一、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实例填空)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冰川作用 海浪堆积 固结成岩 风化与风力侵蚀的区别

风化作用是使岩石破碎,形成小块,但它仍与母体在一起; 侵蚀作用使这些碎块从母体上削离下来。

风化一般是在原地进行的,侵蚀一般是在运动中进行的。

如右图 风化

8

3.河流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时期 河段 源头、上初期 游 为辅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侵蚀地貌 中期 中游 蚀,凸岸_堆积 湾 河谷进一步展宽,呈“U”成熟期 下游 以侧蚀作用为主 型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V”型谷 河谷_加宽,出现连续的河作用过程 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地貌类型 河谷不断_加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地势平坦、宽广 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 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土壤肥沃,易盐碱密,河道由分汊顶化,影响农业生产 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分布 9

原因 高原地区 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 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 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运和海上运输 平原区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A是________,B是________(或变质岩),C是________(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a____________;b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c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⑮______作用。

小窍门 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

窍门一:岩浆岩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基础。

窍门二: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为变质岩。

窍门三: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窍门四:只有岩浆可以变成岩浆岩

探究点一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0

(1)分别写出形成这些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

(2)F图景观在我国________高原分布最广泛,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B图地貌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G图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地区;H图中①是________;C图中岩层发生了____________,引起了地势的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干旱、半干旱地区以______作用为主,多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______作用显著,多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地貌;高山地区多______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______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探究点二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凹岸

(1)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1

凸岸 ①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岸相连( )

②a、b、c三处最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 ③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 ) ④c河段外力作用以搬运作用为主( )

(2)a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段河流以________(外力)作用为主。 (3)c处河流往往在______岸侵蚀作用明显,在________________岸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港口的是 岸。

(4)河流在a、b、c处依次形成的堆积地貌是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__ _ 。 【反思归纳】

1.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类型:溯源侵蚀,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指向河流的上游;下蚀是指沿河床向下侵蚀,方向为垂直方向;侧蚀是指向河流两岸方向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的流向大致垂直。

2.侧蚀情况: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解释,北半球________侵蚀,________沉积,南半球______侵蚀,______沉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不论哪个半球,________侵蚀,________沉积。

探究点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下图为“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什么?试分析其成因。

(2)分析图示地区2010年与1949年60多年来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是什么?对地貌有何影响?

12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分析该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反思归纳】

1.山麓洪积扇的形成:河流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流出山口,河道变得开阔,流速______,搬运物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______ __。

2.沿河、沿海是聚落分布密集的地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a B.裂谷—b C.瀑布—c D.沙丘—d

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A.a B.b C.c D.d

3.东北“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查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乎”(见下图)。金钱豹头部消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13

图2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3),分析回答4~5题。

4.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5.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图4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请回答6~7题。

图5

图4

6.“猴子”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5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7.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猴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

8.岁月留痕--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沿线,这里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奇岸怪崖壁,其中经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如图5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

A.“十二门徒石”形态类似我国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

B.“十二门徒石”的形成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而鸡形礁石是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坍塌的 C.“十二门徒石”是由于地壳运动--大洋板块和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 D.“十二门徒石”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

岱崮地貌”(左侧为景观图,右侧为等高线示意图)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体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9~10题。

9.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10.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

A.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D.板块运动形成的 图7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沙尘暴频发 ④洪涝灾害增多

15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13. 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 B.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凹岸 C.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中游 D. 河谷发育于河流上游

14. 聚落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的共同原因是 ( ) A. 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 B.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C. 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 D.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瀑布景观的„( )

A. A B. B C.C D.D

16. 在A处优先考虑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A.种植业 B.林果业 C.渔业 D.牧业

17. 如果形成暴雨天气,在D处最容易出现的是( )

A.泥沙淤积 B.泥石流 C.洪灾 D. 滑坡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18~19题。 18. 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关于高原地区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②大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平原上 ③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高原面上 ④多呈条带状沿河流两岸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0.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其成因是( )

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小试牛刀】

(2013北京卷)读图5,回答第1、2题。

16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2.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2013江苏卷)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 3 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 3~4 题。 3. 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 冰川沉积 B. 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 D. 风化残积

4. 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3浙江卷)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

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

5. 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浸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17

D.甲——流速快——浸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2013天津卷)读图3,回答6~7题。

6.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7.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

(2)B图是 地貌,往往形成于 地区;近年由于人类 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 ,判断理由

是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4)简要分析说明A地聚落发育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外力作用答案:

18

课前准备区:

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使坡面趋于破碎等 峡谷、喀斯特地貌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 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等 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新月形沙丘 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形成沙滩 二、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地壳运动 D风力沉积作用 E岩浆活动 F流水侵蚀作用 G风力侵蚀作用 H冰川侵蚀作用

(2)黄土 流水侵蚀而成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西北干旱半干旱 “U”型谷 断裂下陷 高低起伏

反思归纳

风力 风力侵蚀 风力沉积 流水 流水侵蚀 流水沉积 冰川 海浪 探究点二

(1)①正确,其余都错。

(2)上宽下窄,呈“V”型 河流在此处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延长 侵蚀

(3)凹 凸 河漫滩平原

(4)冲积扇—洪积扇 河漫滩 三角洲

反思归纳

右岸 左岸 左岸 右岸 凹岸 凸岸 探究点三

(1)洪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19

(2)2010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3)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反思归纳 1.减慢 洪积扇

2.地形 土壤 水源 水陆交通 课后练习区

1——5:ABBBA 6——10:CDDBA 11——15:DBADB 16——20:BCCDB 牛刀小试 CCBBD CD

16.(1)流水沉积 三角洲(平原)

(2)沙丘 干旱、半干旱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

(3)丘陵 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 向斜 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

(4)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orldimag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