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 ・ 里 坠匿芏塑查 2年1月第33卷第2期Int J Lab Med,January 2012,Vo1.33,No.2 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中。为了提高学员对课程知 识的灵活掌握,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研创 新性能力,选修课的考试可采用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将学员 分为小组开放式的自行选择汇报题目,由小组代表上台讲解, 然后进行讨论,教员最后点评。这种考核方式就完全避免了应 试教育的弊端,学员更具整个选修课所学内容的提示,在很大 的范围内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文献查阅,制作幻灯 片,并走上讲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员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多 方面的锻炼。 4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 的顺利进行也是如此。经费、实习基地、实验条件、设备等软硬 件设施都是导师工作顺利开展的支撑,而这不是靠单方面力量 就能解决的,要加大对导师工作的支持。 4.4完善导师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 善导师评价体系,对导师工作能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 要将优秀教师在任期内的导师工作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 相结合,与教师的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相挂钩等等。根据学院 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从各方面给予体现和倾斜,以此保证 导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已逐渐成为中国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模 式之一 。 。医学检验的每届学生并不多,因而可以满足每位 教师少带、精带学生的要求。导师制一般从学生大二下开始开 展,课题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学生并不一定都已经学到,这就需 参考文献 [1]钱军平.基于教育目的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分析[J].现代教育管 理,2009,9:12-15. [2]黄正泉.路在何方:中国高等教育的困境[J].现代大学教育, 2O10,1:42—46. 要学生做很多查阅资料、自学的工作。从以往本科生导师制度 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科生导师制还不太成熟,实施过程中 呈现众多问题,如部分导师责任心不强,效果与设想差距很大, [3]魏巍,赵春艳,黄晓华,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E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45—246. [4]马少宁,姜远.中国医学检验教育规模与美国及地区之 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l:9-10. [5]胡黎娅.医学检验实践教学引出的思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O11,8(9):1142—1143. 而有些学生专业水平太低,参与课题研究有难度等等。作者设 计将从以下措施进行改革。 4.1加强对导师资格的审查,规范导师的工作职责 导师的 申报、初选过程极为重要,要选择责任心强、业务素质精的教师 担任学生的导师。导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治学精神会对 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工作态度,甚 至是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因此,导师的选择是导师制顺利开展 [6]张贵珍,刘宪斌.班导师教书育人的体会[J].中国轻工教育, 2006,12(1):74—75. [7]赵昆朋,王雪银,马远方.浅谈科研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O10,1:74—75. [8]张鹏,王前,曾方银,等.检验医师培养中的循证医学教育[J].国 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95—96. [9]朱春晖.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机制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O11,24(i):11i-112. 的关键。要规范导师的工作职责。制度化管理是导师制顺利 实施的保证。要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导师的工作内容、 工作方式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以此来确保导师制工作的有 序性、规范性、实效性。 4.2师生互选导师向院系申报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毕业院 校、所学专业、科研领域、欲开展的专业活动和所需学生的具体 要求等。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和专业选择导师。经过师生 互选最终确定师生组。 [1o]雷秀雅.大学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刀.中国高教研 究,2o1o,4:79-81. [11]熊青平.本科生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 2004,3(9):89—90. 4.3加大对导师的支持力度,推动导师工作顺利开展任何 (收稿日期:2011-10—08) 成绩的取得都需要有一定的支持,要有相匹配的条件,导师制 ・医学检验教育・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技能考核的探讨 杨春艳,郑峰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检验系微寄教研室,辽宁铁岭11200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2)02—0244—02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检验专业课,理论课和 细菌形态(镜下标本片的辨认)占总分1O ;肥达反应操作、革 兰染色法操作、药物敏感实验(纸片法)、细菌分离培养和结果 报告占总分65 。 实验课的比例近乎1:1,所以实验课在微生物检验课中占有 很重要位置。为了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自觉地 参加实践,按学校规定,把本专业实验课列为操作技能考核科 目,单独计分,单列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实验报告占1O , 出勤、课堂纪律占5 平时操作考核占1O 。期末操作考核占 75 。期末操作考核是根据新教学大纲的实验内容和技能目 标对整个实验教学效果及学生实验达标情况所进行的一种总 1.2考核方法细菌形态观察(标本片辨认)每个人要辨认 1O个标本片,教师编号标本,按学号顺序考核,考试时间10 airn,学生写出每个编号的标本名称,然后上交。其余4个操作 考核采用按学号抽签形式,每位同学抽取1个考核内容,每个 考核内容时间为20 rain,但“细菌分离培养和结果”报告需分2 d进行,教师根据操作规范、评分标准确定分数。最后由任课 教师核算实验总成绩。 1.3评分标准见表1。 结性评价,现将具体做法作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考核内容班级:2009级检验班,学生总数:30人。常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1月第33卷第2期I11tJL—abMed,January 2—012,Vo1.33,No.2 表1评分标准 项目 得分标准 1.正确取菌、无菌操作25分; 扣分标准 1.不注明标本扣10分; 2.接种环使用前后不灭菌扣1O分; 3.涂片薄厚不适合扣5分; 5.革兰染色偏红或偏紫均扣25分。 ・245・ 2.正确制片、染色2o分(制片5分、染色15分); 3.染色结果正确25分; 革兰染色法 4.正确使用显微油镜25分(正确取放5分、对光5分、调焦 4.错加染液或缺少一步操作扣3o分 l0分、正确擦拭5分); 5.清理台面、洗手5分。 1.编号、检查平板5分; 2.正确取菌、无菌操作2O分; 1.不注明标本扣10分; 2.无检查平板扣2分; 3.分离培养结果35分(1区都有菌而且线密5分、2区稀疏 有菌落1O分、3区部分有菌落1O分、4区全部是菌落1O 细菌分离培养和结果报告 分); 3.未无菌操作扣10分; 4.划破培养基扣1O分; 4.菌落革兰染色报告3o分(染色正确2o分、目的菌全是球 菌10分); 5.整理桌面、洗手5分。 5.持接种环方法不正确扣5分; 6.第4区和第1区梧连扣1O分。 1.自己准备实验仪器和编号试管1O分; 2,正确使用吸管3O分; 肥达反应 1.无编号或编在试管架上扣2分 2.吸入液体到胶管一次扣10分; 3.正确稀释血清4O分; 4.正确加菌液10分; 5.台面整洁和正确放仪器试剂1O分。 3.加错液体扣5o分; 4.吸管放在桌面上扣5分; 5.超时每分钟扣1分。 2.接种环及试管拿法及灭菌10分; ..……一一. . .3.液体培养基接种法10分; :、:二■。 .一 :::...…. 药物敏感 纸 6善分.黧黧加纸片 20 分(纸片间距离 10分墨、纸 5片距平;涂板布内接缘种距。离次 .、 . 、‘ 墓 =’…:L= ’ .: …… 、纸片距离中心的距离5分); …。’一……… ’ 2 结 果 3。可以看出,理论成绩好的实验成绩也好,经统计学处理实验 与理论成绩呈正相关,说明大多数学生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 时,也注重实验技能的达标。 对2009级检验班3o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进行 统计并与理论成绩相比较结果显示,操作技能成绩(满分100 分):<6O分2人,≥6O~%70分6人,≥7O~<8O分11人, 评分标准是衡量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尺度。详细的评分 标准,一是使学生在操作时有章可循,在高标准、严要求下,学 生初步形成了质控概念,加强了素质教育;二是能准确客观地 ≥80~<90分9人,≥9O~<100分2人;理论成绩(满分 IO0分):<60分1人,≥6O~<7O分4人,≥7O~<8O分7 人,≥80 ̄<90分12人,≥90~<100分6人。理论成绩优 秀者,实验成绩也突出,经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r一0.89,t一 2.25,P<O.05,证明理论成绩与实验技能操作呈正相关系。 3讨 论 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三是培养了学生严谨严肃的工作态 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_4]。 评分标准使学生的技能成绩更客观。详细的评分标准避 免了平时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印象,建立起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郭积燕.微生物检验技术E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7 1—296. 实行操作技能考核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现在社会更注重实用型人才,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是工作后工作 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校学习期间,若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 验技能训练,不进行技能考核对学生就没有约束力,学生自制 能力差,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对操作技能的练习。实行技 能考核后,学生为了在实验态度、平时操作上得满分,会自觉、 主动学习各种操作技能,这样,学习气氛浓厚了,形成了一个良 好的学习环境。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掌握每一项操作技能,教师 [27丁海峰,周剑涛.对中职《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践技能标准的研究 [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1054—1055. [3]罗阳,高维寅.检验医学临床教学中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O):1193一II94. 首先示范,学生再操作,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逐一视察,个别 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结果进行评价,并和学生一起分析 E4]周慧芳,杜希利.纸片法卫星试验对流感嗜血杆菌鉴定的影响探 讨[J3.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930—931. (收稿日期:2011—07—21) 讨论;对于简单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操作,对 结果进行判定,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