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理论的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
摘要:美观精巧的多媒体课件界面,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视觉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背景与图片的选择,内容元素的组织编排,界面美化和动态因素的运用作了论述。
关键词:视觉理论 多媒体课件 界面设计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课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仅靠其专业知识内涵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基本的界面设计意识。据统计,在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当中,视觉约占65%,没有一个良好的视觉感知,就很难有一个高效的信息学习的脑加工过程,学习的知识就难以顺利进入长时记忆。因此,设计符合学习者视觉心理特性的人机界面对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课件界面中的视觉设计问题
1、图片和背景选择不当
在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中,有的老师大多采用一种模式生搬硬套,而不去考虑其形式与内容是否统一。有的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炫耀展示多媒体技术,使各种形式的是恶效果充实了整个画面,如使用无关的美景和过多的插图,这些都会干扰主题,分散注意力,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
2、内容元素组织编排不当
课件复杂,内容松散无序,一个页面内呈现的内容过多或过少,结构不合理,使课件可学习性不强,不利于学生记忆,学习效率低下。
3、缺乏美感
有的课件在色彩搭配,装饰。构图等方面设计处理不当,使得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的课件由于缺乏美感和吸引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感到遗憾。
4、缺乏一定的动感因素
有的课件多以静态画面来呈现内容,使得课件画面效果平淡,形式单一,不能很好的引人注目。多媒体课件界面的传播媒介是计算机屏幕,其具备了运动内容的潜在优势,如果在开发设计多媒体课件中没有利用或用得不够充分,就是对这一重要潜能的浪费。
二、基于视觉理论的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
1、背景及图片的选择与处理
在课件的视觉设计中,背景要有一个整体基调,不管层次多么复杂,课件的整体基调不能变,不能时红时蓝、时黑时白,那样会使课件内容从页面上失去整体感,从而显得杂乱无章。基调统一的背景可以渲染一种文化氛围,可以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从而起到隐性教育的作用。
背景的设计还应遵循视觉理论中格式塔的图一底规则,人们对于视觉形象的认识,通常是在确定了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种图底分离得形象认识方式是人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所以,主题应当与背景有一定的对比,如颜色和虚实的对比等。
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必须围绕着揭示事物的本质,围绕着形式为内容服务而构成。一幅好画胜过一千句话!在选择时要精心慎重,只有当它们合乎视觉思维的需要时,才能成为起辅助作用的说明图。
2、格式塔理论在界面内容元素组织编排上的应用
“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中文常译为完形。所谓“完形”,主要是指形式表现的整体关系,格式塔不是孤立的看待形式因素作用,而是注重多种形式因素组合关系所具有的表现力,整体之和大于各个部分之和,这种形式组合意味着可以机动变化,重要的是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格式塔心理学家对视觉系统共同的相互作用类型进行分类,包括接近规则,相似规则和简洁规则等。
(1)接近规则
“接近性”是格式塔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规律,视觉容易吧邻近的东西看成一个整体。多媒体课件界面元素都不是孤立的,根据这一规律,如果界面元素在功能上或内容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较小的空间距离,使学习者产生“就近成组”的感觉。
第一、文字与相关图像同屏呈现。文字与相关图像应该在位置上就近,处于同一视域内,形成相互支持的关系。例如说明文字伴随着视频演示内容逐步呈现,使学习者能方便地相互参照。
第二、练习的相关成分就近呈现。练习的解题指导、提示、应答、反馈等,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都应就近呈现,使学习者能方便相互参照。
(2)相似规则
人们容易把外表相似的物体看成同类,因为看起来相似的界面元素容易被认为具有相似的属性。所以,在界面设计中,就可以应用形状、颜色、动态变化等构图要素,使相同或相近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外观,无论它们在空间位置上远近,或呈现视觉有先后,都能被看作一类元素。例如,描述相同内容的文字时采用统
一的字体与颜色,同类的图像在先生的位置、方式与颜色上相一致,这样可方便学习者将知识进行归类,便于记忆。反之,需要强调的部分,在表现形式上不能与周围的一般内容相雷同,要通过使用对比色、动画等方式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
(3)简洁规则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眼睛只能接受少数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如果一个格式塔中包括不多不相关的单位,眼睛就会试图将其简化,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知觉上易于处理的整体,否则,整体形象将无法被正确感知,所以,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易简洁,突出重点,并且同意画面的对象不宜过多,否则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文字应给人一清晰的视觉印象,使人易认、易懂、易读,可利用高桥法,即用极大极醒目的字体来表示主题或重要内容,这样可以使学习者一目了然。不能为造型而编辑,忘记了文字本身是传达内容和表达信息的猪头。
3、界面的美化
和谐优美的界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学习者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情景,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力,提供学习效果。因此,在界面设计中,要注意色彩,装饰盒构图等的运用。
(1)色彩
色彩是形式美作为敏感的元素,多媒体中的图形、图像和页面设计没有了色彩的渲染,就会透漏出苍白与遗憾,而借助色彩则可以逼真地反映客观世界,增强屏幕的吸引力,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首先,色彩的整体选择要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层次的不同来决定。儿童对色彩的认知主要靠直觉,特别是那些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事物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成人则需要相对反差较小的色彩,柔和的色调。
(2)构图
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对于教学工作者,构图的目的是把传达教学信息的主体加以强调、突出,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舍弃繁琐的与传递信息无关的东西,使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多媒体画面教学信息更集中、更有冲击力、艺术感更强。
形式美法则是画面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重复和节奏,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面积,疏密与留白,变化与统一。美的画面必然具备合乎逻辑的形式。在多媒体画面设计实践中,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依据这些法则进行设计是画面构图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基于视觉理论的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初探》 胡丽彬,王铁夫,《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07期
[2]《视觉心理规律在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中的运用》张燕丽 《信息化教学》2010年11月下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