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 1.指名读第三组的“导读”。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的部分,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 (第一段讲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四、学生再次读文,分别找出描写小女孩看到幻象的语句,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辨字组词:
烤( ) 焰( ) 烘( ) 橱( ) 考( ) 掐( ) 哄( ) 厨( )
第二课时
一、
回顾课文已学知识,导入新课。
1、听写字词。
2、重温课文内容,明确写作线索。
二、 第一部分学习:从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中体会其“可怜”。
1、重点指导理解:(1)她在寒冷的大年夜还要走在街头卖火柴。(师引导品读相关语句——学生说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2、同法自主学习第一段内容。 3、生汇报。
(2)她在寒冷的大年夜出门却没有鞋穿;
(3)她在寒冷的大年夜遭受到人们冷漠无情的对待;
(4)她在寒冷的大年夜又冷又饿,连自己的美丽都没有注意到; (5)她在寒冷的大年夜有家不能回
小结: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5、小女孩在房子的墙角坐下来,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自学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默读课文并思考: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幻象?完成有表格的填写 3、指导理解:
(1)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因为她实在太饥饿,渴望得到食物。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同学们想一想,她怎么会看到这些东西的? 她渴望得到什么?
(2) 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
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又是怎样擦燃第五根火柴的?她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从这两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3)这个小女孩最后擦燃火柴跟她奶奶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这个小女孩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五、总结全文,归纳写法。(作者以虚实交替、鲜明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他对穷苦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感情) 六、文本拓展
1、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谈一谈? 2、阅读刘倩倩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3、你有什么话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想一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悲惨遭遇 (深切同情)
可怜的小女孩 美好幻象
冻死街头 (强烈不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太多,为了完成授课的任务,教学的过程过于仓促并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教学中许多不可避免的硬伤:交给学生读的时间少,品的时间少,品读句子不到位,从而令学生不能深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不能很好地投入文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