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的关键。
个是表面的文字(或线条或乐音),一个是隐藏在表面文字系 当然阿多诺又清醒地看到,艺术也不能充当幻象的奴 统背后的看不见的语言。前者受到艺术家的控制,后者已脱离 隶,因为过分追求幻象,将导致现象与本质的同一,最终走 艺术家的控制。对现代派艺术家来说,作品的文字语言最好保 向完全的自律,而纯粹的幻象不能代表意义丰富的艺术。所 持沉默,因为正在艺术中言说的是那个语言性的“我们”。不 以,艺术还须致力于摆脱幻象,同时又不使自身成为物中之 然,就会喧宾夺主,损害艺术效果。
物。“自现代派问世以来,艺术已从外界吸收了诸多对象, (二)现代主义艺术的碎片(断片)化特征。现代主义 并使其保持原貌,未将其同化(如蒙太奇)。这表明艺术通 艺术追求和刻画的艺术形象多是粉碎和变形的,但正是这些 过模仿将自个投入到其对立面中去了,这一态势是由现实加 碎片才能反映万花筒般迷幻的世界。碎片观点最早出现在席 强于艺术的压力所引起的。艺术虽则与社会抗衡,但却不能 勒的《美育书简》一书中,“现在,国家与教会、法律与习 获得超越社会的优势地位。艺术所反对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 俗都开来,享受与劳动脱节、手段与目的脱节、努力与 等同于艺术所抗衡的社会。这便是波德莱尔的恶魔崇拜说的 报酬脱节。永远束缚在整体中一个孤零零的断片上,人也就 真正实质所在。”所谓恶魔崇拜说的真正内涵就是:艺术对 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断片了。耳朵里所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 社会的批判不是逃避它,而是让自身充满资本主义商品社会 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就无法发展他生存 (恶魔)的意象,即通过展示“恶魔”形象而达到批判它的 的和谐,他不是把人性印刻到他的自然(本性)中去,而是 目的,这就是现代主义艺术为什么到处充满了丑陋的审美意 把自己仅仅变成他的职业和科学知识的一种标志。”席勒敏 象的原因。
锐地看到了机器工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在阿多诺看来,越 对审美幻象的追求,这是阿多诺现代主义艺术美学观的 到现代社会,这种灾难更重、更深,而现代艺术中的碎片化 出发点。据此,他一举了传统美学理论体系。从艺术的 意象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人的全面性的解体与丧失。有学 幻象本质出发,阿多诺认为艺术是对非存在的模仿,艺术的 者指出,阿多诺的碎片观还与犹太教“禁止雕像”(graven 本质就是“在者与非在者的统一”、“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 images)的戒律有关。在古老的犹太教义中,神是不允许 统一”。
以具体的图像表现出来的,只能以断片示人。阿多诺将此戒 律借用,化为自己的东西。他指出,神像的石碑虽然是碎
二、现代主义艺术的本质特征——谜语特质 的,但每一块碎片都散发着神的气息;现代主义艺术以非同 (一)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是非指向性语言。所谓非 一性打破了同一性的束缚,艺术成了碎片,但艺术的每一块 指向性语言,即一种看似没有意义的语言,其实是一种意义 碎片都折射出真理之光。 被压缩或被遮蔽了的语言。阿多诺认为,好的艺术作品的语 (三)现代主义艺术的荒诞性特征。从贝克特的戏剧 言不应是交际语言,而是一种诗意语言。艺术作品说出的东 《等待戈多》上演开始,荒诞性进入现代主义艺术。现代主 西与文字(包括乐音和美术作品的线条)所讲的东西是完全不 义艺术中的荒诞性目的何在?阿多诺的观点是,现代艺术中 同的。艺术作品一旦完成,它就是一个的生命体,它也会 的荒诞性乃是社会的反转,外在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无理性, 走向衰老、僵化和死亡。“艺术作品之所以有生命,正是因为 也就是说,现代艺术的荒诞性特征正是这个荒诞社会的写 它们以自然和人类不能言说的方式在言说”。这个生命体不再 照。因此,现代主义艺术看似荒诞,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其 受艺术家控制,它讲述的语言是集体性语言(指艺术集体内部 实是获得了一种“积极的虚无”的意义。 的语言)。这就是说,不管作曲家,或者画家想表述什么,音 乐或者绘画本身就讲“我们”而不代表作者的意图。我们可以 (童丰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 这么理解阿多诺的观点,那就是现代主义艺术有两套语言,一 向:政治。)
柏拉图的灵感论
王君玲
一、导言
作,但他无法说明为什么他只有谈到荷马才会顿生情趣,而 在进行文学创作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心理活动:当 一谈到其他诗人的作品就顿生倦意。苏格拉底解释:诵颂荷 作者冥思苦想难以继笔时,突然一道闪光掠过脑海,犹如黑 马并非凭技艺知识,因为作为整体的诗同其他任何技艺一 暗中之光明,照亮前进的路,原本混乱的思路清晰起来,下 样,各有其一致性可用来作为品评的标准,若能凭技艺的规 笔如有神助,文采斐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灵感。灵感的概 矩吟诵荷马,那也应当能凭技艺的规矩吟诵其他诗人。他认 念被前人诠释了千百遍,大同小异。柏拉图在《伊安》中把 为灵感的磁石首先给诗人以灵感,然后又把它传给读者和听 灵感解释为“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能把吸引力传 众,形成一条艺术感染的链条。正如磁石不懂它为何有着神 给那些铁环,有时你看到许多个铁环互相吸引着,挂成一条 秘的力量一样,诗人对自己创作时所谓的技艺知识以及由来 长锁链这些全从一块磁石得到悬在一起的力量。诗神就像这 也是一无所知的。
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到灵感的人们又把它传递给旁 柏拉图认为灵感产生的一个途径是“回忆”,即“灵魂 人。让旁人接上他们,悬成一条锁链。凡是高明的诗人,无 回忆说”。柏拉图认为灵魂在降入尘世之前就已经在非物质 论在史诗或抒情方面都不是凭借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 世界中看到了实在的纯形式,获得了有关万物的知识,只不 篇,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
过在降入肉体之后又把它遗忘了。所以当灵魂在物质的尘世 生活中又一次看见这些同类的有形事物时,便能回忆起那些 二、灵感及其途径
已被遗忘的形式;回忆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渴慕与返回,是 柏拉图试图用神力凭附说解释灵感,他认为“文艺创 人向理性故里回归的中介。在《斐德诺篇》中,柏拉图说: 作来自诗人的灵感,来自神力凭附时的一种迷狂冲动”。 “哲学家的灵魂常专注在这样光辉景象的回忆中,而这样光 他提出,灵感的产生往往是突然的,无法预料的,具有很大 辉景象的观照正是使神成其为神的。只有借妥善运用这种回 的偶然性。“诗人并非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说出那 忆,一个人才可以常探讨奥秘来使自己完善,才可以真正变 些珍贵的辞句,而是由神凭附着来说话。”神力凭附在诗人 成完善。”这就是说,回忆就是使神成为神、使人成为人的 身上,把启示、灵感输送给诗人,使其陷入如醉如痴的迷狂 东西,正是回忆把人带出了自己存在的偶然性,使人与自己 状态。柏拉图用磁石吸引多个铁环形象的比喻说明文艺的感 的价值世界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一种重建的联系,因为与 染力,而神灵附体时的迷狂者的言语是兆喻,是对未来的预 价值世界的联系生前曾有过,后来因肉体的污染才中断了, 知。柏拉图的早期著作《伊安篇》借苏格拉底的口探讨了这 现在回忆是重建人与真实的价值世界即理念世界所失去的联 个问题。极其有名的诵诗人伊安认为诗人是凭技艺进行创
系。当追忆起到轮回前的景象时所引起的高度喜悦互相迸发
2011文艺理论12月下 压缩.indd 30 2012-1-2 22:40:3
MASTE031 R
出的欣喜若狂,引领诗人进入一种迷狂状态,这种症候便是 凭技艺。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艺术创作与一般技艺活 所谓的灵感。文艺如此,爱情如此,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感应 动是不同的,而且艺术来源不在艺术家本身,无个人功绩, 皆是如此。 是受神的操纵——代神说话,所以艺术能够对社会本质进行
揭示。而在理念论中,柏拉图认为,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 三、灵感的表现状态
只是模仿者,无论是模仿德行,或是模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 柏拉图在《伊安篇》中提出来迷狂是灵感的表现状态, 材,都只得到影相,并不曾抓住真理。显然,灵感说与理念 意在指明一种诗人创作过程中因灵感突发而突然获得的一种 论中对艺术的看法是矛盾的。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 欣喜若狂,灵感泉涌的癫狂的非清醒状态。在古希腊,迷 曾讲述了这么一个著名的寓言:没有哲学的人们被比喻成是 狂往往是和宗教巫术联系在一起的,柏拉图基本上沿用了 囚禁在洞穴中的囚犯,他们面对墙壁,观察壁上变幻的、歪 这一观念,认为神圣的迷狂是一种“神灵的凭附”,人类的 曲的影子,这些影子是身后的物体所投下的,但是他们被锁 许多最重要的福利都是从它来的。柏拉图认为:“凡是高明 链锁住,无法回头直接看这些物体。于是,不可避免地,他 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 们会将这些影子看作实在的东西,但对于造成这些影子的东 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 西,无论是火还是他们自己,都毫无知觉。因此他们只能把 科里班特巫师们在舞蹈时,心理都受一种迷狂支配;抒情诗 观察到的那些歪曲的影子当真实,而实际上只有背后那些物 人们在作诗时也是如此。„„诗人们对于他们所写的那些题 体才是“形式”或“本质”。因此,在柏拉图看来,通过感 材,说出那样多的优美词句,像你自己解说荷马那样,并非 官所得对事物的认识只是“意见”,是对现实的有缺陷的、 凭技艺的规矩,而是依诗神的驱遣。因为诗人制作都是凭神 不真实的反映,只有对理念的认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在这一 力而不是凭技艺,他们各随所长,专做某一类诗,例如激昂 系列的矛盾中,可以发现,柏拉图的思想的归宿在于神,他 的酒神歌,颂神诗,合唱诗,史诗,或短长格诗,长于某一 把自己的思想的源头归结与神,神是万物的创造者。 种体裁的不一定长于他种体裁。假如诗人可以凭技艺的规 矩去制作,这种情形就不会有,他就会遇到任何题目都一样 六、总 述 能做。”也就是说,灵感达到高潮时,艺术家会失去平常理 柏拉图的“灵感说”把作家的创作活动归之于神力的主 智,进入迷狂状态。此时非理性因素在艺术创作中起很大作 宰,把创作活动引向神秘主义,否定了创作过程中的理性因 用,感情和想象高度白热化。诗人“失去自主”,“意思源 素,也否定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灵感不是神的赐予, 源而来”,有时“满眼是泪”,有时“毛骨悚然”。 是诗人的精神劳动中突发的高级心理状态,它是长期积累
偶然得之的产物,也是生活与艺术实践的结晶.。神力凭附
四、灵感说的积极之处 说、灵感论为后世教神学、文艺学所用,也影响后世非 剥去其神的外衣,显而易见,柏拉图注意到了文学作 理性文艺学说的诞生,如克罗齐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原 为情感艺术的特殊性、创作主体的心理作用、文艺的情感机 欲升华说等)。 制等。灵感论的提出,揭示出创作过程中作家心灵状态的影
响作用,说明文艺创作是以情感活动为主要特点的。文学不
参考文献: 是靠纯理性的逻辑思维,而是情感的高度激发。这种情感活
[1]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M]. 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 动带有很大的非自觉性,没有创造的冲动、巨大的热情,就 社,1963.
不会有光彩照人、动人魂魄的艺术形象和力量。另外柏拉图
[2]李秀斌.论柏拉图的“灵感说”.求实学刊, 注意到了创造主体作家的能动作用,创作主体只有具有积极 1995.
的心灵活动、思想修养,创作才能直接影响并提高艺术的品
[3]鲁迅. 鲁迅全集(第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 位。灵感在启动作家的创造想象、智慧方面,确实有其极为 1958.
重要的作用。他也看到,单凭理智作者是根本不可能创造意
[4]泰勒.从开端到柏拉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义深刻的文艺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他的这种文艺思想有其 2003
. 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5]余光中. 余光中选集(第四卷)[M].安徽教育出版 社,1999.
五、灵感说的矛盾之处
[6]曾繁仁. 西方美学论纲[M].山东人民出版社, 柏拉图的灵感说对人启发很深,但其灵感说和理念论
1992. 存在一些矛盾。在柏拉图的灵感说中,他认为艺术创作不
(王君玲:宁夏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 究方向:英美文学与应用语言学。)
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探索
王丽莉
当代城市园林中建筑形态及道路网架构成了崭新的都 西方现代园林开始于美国公园运动,由于工业化城市的 市风貌,而城市园林作为其中重要的构成因素却明显地滞后 迅速发展,城市人口骤增,环境恶化这一背景,1854年奥 于城市的发展,我们应放眼于全球性文化碰撞和整合时期的 姆斯特德接受了纽约公园的修建改造任务,在这个占地 调整机遇,将西方的现代设计文化认真地加以研究与借鉴, 360h㎡的城市公园内,使传统的私人花园与广场一样,走 使其真正地与我国传统园林形式互为映照。无论中国古典园 向公共化、大众化的道路,并使这个充满着开放意味的“公 林中折射的文人诗画情结意蕴,抑或西方理性思维下孕育的 共花园”,体现了他的平民化思想。由此,引起了美国一 几何母题模式,还是现代结合自然而产生的简约的人性化图 系列城市公园的建立。他率先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风景园林专 景,设计都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
业。现代园林的产生同样也来自于一是对传统的反叛,二是 这里的现代园林设计主要是介绍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 对人性化的考虑。上世纪30年代英国的园林设计师唐纳德 我国目前城市园林设计也正和国际化的设计风格接轨,趋向 从理论上探讨了现代园林的性质,他认为现代园林应从功能 简洁与明快、强调对比的美学欣赏趣味,但在具体实践中, 的,移情的,与艺术的方面来考虑,摒弃情感主义和浪漫主 还必须融入或保留我国传统园林的基本特征,要做到这一 义,从纯粹的休闲与消遣功能上进行认识,并要园林设计师 点,首先就应了解和熟悉西方现代园林景观中值得我们借鉴 向现代艺术的形态,平面和色彩处理学习。他的构景法则主 的地方,熟悉现代园林景观中不同的设计手法,从而提高自 要是通过框景和透视线的运用体现18世纪英国园林的景观特 己的设计素质。
色,与他同一个国家的杰里科也以跨涉传统与现代两个因素
2011文艺理论12月下 压缩.indd 31 2012-1-2 2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