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 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 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称(称重)(称量) 员(人员)(队员)议(商议)(议论) 论(讨论)(争论)重(重量)(体重) 杆(一杆秤)(笔杆)秤(台秤)(一杆秤) 砍(砍刀)(砍断)倒(倒车)(倒是)
1 / 13
割(切割)(割开)线(直线)(线条) 止(止血)(停止)量(数量)(量词) 5.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7.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候”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附课堂检测:
一.我会读:在会读的词语后面的打“√’. 称象 象腿 柱子 议论 称杆 一艘 下沉 停止 微笑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三.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 宫( ) 秤 ( ) 住 ( ) 像( )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设计意图: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 / 13
1. 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们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造秤 宰象割块
2. 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学着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设计意图: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 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演: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师:谁能 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适时板书: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3 / 13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3.小结: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课外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称 象 ↙ ↘ 们 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附课堂检测:
1.连线组词语,再读一读.
称 员 栏 下 官 子 倒 杆 柱 象 微 秤 议 艘 大 笑 鸡 腿 沉 没 一 论 不 止 2.选字填空.
在 再 象 相 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 )说吧! 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 ③你不要( )他一样贪(tān)玩.
④你现( )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 )帮忙(bāng máng). 3.用词语写句子.
一边 ,一边 . 微笑 . 4.按顺序把句子排起来,组成一段话.(填序号)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
4 / 13
(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5.红马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要求掌握的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 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 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 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级(高级)(年级)术(算术)(武术)
5 / 13
由(理由)(由来)挥(指挥)(挥手) 粉(米粉)(粉红)板(木板)(黑板) 妙(奇妙)(美妙)瓶(水瓶)(酒瓶) 合(开合)(合上)盛(茂盛)(盛开) 丑(丑八怪)(美丑)兴(兴奋)(兴旺) 奋(勤奋)(兴奋)干(干净)(饼干) 标(鼠标)(目标)补(补救)(修补) 认(认识)(认出)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示范写以下几个字:老.师.由.画.妙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等等.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瓶”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板书: 5.红马的故事
6 / 13
牛 画得妙 百合花 (总起) (分) 自由的画
画得好 创新的画
6.一封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 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 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 35 页, 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封削锅朝叠刮胡灯 修肩团重完期束鲜 封(一封信)(密封)削(削皮)(削苹果)锅(下锅)(锅炉)朝(朝向)(朝着) 叠(叠加)(重叠)刮(刮风)(刮下)胡(胡说)(胡人)灯(点灯)(电灯) 修(修养)(修竹)肩(肩上)(肩膀)团(团员)(团圆)重(重复)(重新) 完(完结)(说完)期(期望)(星期)束(一束花)(结束)鲜(鲜花)(新鲜) (1)带拼音认读生字.
7 / 13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 哪些自 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 ,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 2 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 重点句 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 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 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8 / 13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 7 到 1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 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 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 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
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
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7.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先听一首歌.
9 / 13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共唱.
1.看来学生都很喜欢这首歌,那歌中唱到了谁?(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每天都在观察自己的妈妈,现在就把你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2.同学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他的妈妈,(出示挂图),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3.揭示课题并板书:妈妈睡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那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
4.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69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师配乐范读.)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哄(哄骗)(哄人)先(先后)(首先)闭(闭上)(关闭) 紧(紧张)(紧握)润(红润)(湿润)蛋(鸡蛋)(脸蛋) 等(等级)(等待)吸(吸水)(吸收)发(头发)(理发) 沾(沾水)(沾湿)汗(汗水)(流汗)额(额头)(扶额) 沙(沙滩)(风沙)乏(疲乏)(困乏)
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呢?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那现在找两名学生读一读.(师找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3.现在我们就来过一过生字关.谁顺利过关,谁就将成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 (师检查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单字,并进行奖励.) 4.还有这么多同学也想成为“识字大王”,现在小组内检查并奖励. (小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2.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生自由读文)
3.集体交流. 四.小结:
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作业设计
1.妈妈辛苦了,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 2.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10 / 13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 课时分配:一课时 第1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弹钢琴.练舞蹈.唱京戏 画图画 .捏泥人 .下围棋 滚铁环.荡秋千.滑滑梯 弹(弹力)(弹性)钢(钢琴)(钢笔)琴(弹琴)(口琴) 泥(泥土)(水泥)滚(滚来滚去)(滚动)铁(铁丝)(钢铁) 环(铁环)(环绕)荡(回荡)(荡漾)滑(滑冰)(滑梯)梯(楼梯)(梯子)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字词句运用 1.园与圆 只与支 带与戴 进与近 展示台
2.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写段话
我最喜爱的玩具
(出示玩具城的玩具图片,点击小熊.风车.芭比娃娃.积木.水晶宝宝.机器猫)学生说玩具名称点击小熊图片
师:这是一只可爱的小熊.贴词卡“怎么样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上“怎么样的什么”来说这些玩具.谁也来试试. 生:这是彩色的风车.(“彩色”多漂亮的风车啊!我也收藏起来.) 生:这是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 (说话真完整,“漂亮”这个词宝宝说得多好,我可要收藏在词语宝库里) 生:这是五颜六色的积木.
“五颜六色”颜色真多,我也把它收藏在词语宝库里) 生:这是五颜六色的水晶宝宝.(跟积木一样漂亮.) 生:这是可爱的机器猫.“可爱”多么有趣的词宝宝) 三.课件展示: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11 / 13
1.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2.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请同学们补充. 3.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4.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书的旁边. 5.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 请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
(2) 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四.日积月累.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2.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钓”字里面有个点.
3.“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4.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43,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7.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8.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9.“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师范写.
10.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个别读. 1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每行停顿都是2/2/3. 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12.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我爱阅读.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阅读《王二小》. 王二小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12 / 13
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2.学学讲《王二小》的故事. 3.请孩子们讲讲同类的其他故事. 4.请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六.孩子们说收获.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orldimag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