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下半月刊 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范霞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41 00) 【摘要]艺术歌曲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 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艺术歌曲研究由发生 进而不断拓展、深入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强调艺术歌曲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价值,以充 分探究、彰显其艺术个性。 [关键词】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 【中图分类号】J6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 002—2562(201 4)一8-235—2 1 20世纪初至20年代 艺术歌曲在中国开始起步的标志,主要是产生了第一代中 国作曲家,诞生了第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创作歌曲。第一代歌 曲作家,以萧友梅、赵元任、青主、黎锦晖等为代表,他们的 代表作品有《问》、《教我如何不想他》、《大江东去》、 《可怜的秋香》等 。其中青主1920年根据我国宋代著名诗 人苏轼诗词创作的同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是我国近代最 早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20世纪3O至4O年代 进人30年代,一批从20年代成长起来或者是出国深造回国 的音乐家活跃在我国乐坛,艺术歌曲的创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和提高。黄自、青主、陈田鹤、刘雪庵、江定仙等是这一时期 的代表。 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有《南乡子》(宋・辛弃疾词)、《点 绛唇》(宋・王灼词)、《花非花》(唐・白居易词)、《卜算 子》(宋・苏轼词)、《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 等。他是同时代中较早重视以我国古代诗词作为题材进行艺术 歌曲创作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曲调流畅优美,形象生动鲜明, 创作构思细致,.乐曲结构简洁、严谨,十分注意歌词语言与曲 调展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高度结合。 青主最引人注目的艺术歌曲创作是根据我国古代诗人的诗 词创作的同名歌曲《大江东去》(宋・苏轼词)、《我住长江 头》(宋・李之仪词)。这两首歌曲在钢琴伴奏的写作上,钢 琴织体形象地烘托出音乐的情感。《大江东去》具有鲜明的德 奥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大胆运用富于戏剧性的朗诵与抒情性 的咏叹相结合的手法,配以新颖的和声,同时又体现出独特的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和古典诗词的韵味。《我住长江头》取材 于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词为“我住长 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 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词 以质朴的语言抒发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坚贞。但是青 主根据这首词创作的同名歌曲歌绝非一般的情歌。他借用宋代 李之仪的这首词来抒发人生世相,变化多端的复杂心绪。 陈田鹤的创作主要在艺术歌曲领域。他的艺术歌曲富于抒 情性,除了用古代诗词外,还选用新诗进行创作。主要作品 有:《春归何处》(宋・黄庭坚词)、《枫桥夜泊》(唐・张继 词)、《牧歌》(郭沫若词)、《山中》(徐志摩词)、《秋 天的梦》(戴望舒词)等。刘雪庵的《枫桥夜泊》(唐・张继 词)、《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词)、《红豆词》(清・曹 雪芹词),江定仙的《恋歌》、《静境》、《岁月悠悠》等都 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作品。 30年代中后期抗日战争爆发,广大新文艺工作者使用文艺 的武器,热情地投身于民族团结与抗日运动,音乐家大量的精 力投入到抗日群众歌曲的创作中。在艺术歌曲创作上显得相对 沉寂,但是仍然有不少优秀的艺术歌曲产生,贺绿汀的《嘉陵 江上》(端木蕻良词)、《夜思》(唐・李白词)、《恋歌》 (郭沫若词)《雷峰塔影》(徐志摩词)等。他的艺术歌曲除 了采用中国民族音调外,还借用西方歌剧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创 作技法。冼星海在法国时期、返国初期及到苏联前后,创作了 一些艺术歌曲,多以中国古诗词为主,比如《游子吟》、《老 马》、《断章》等。这类创作常常成为他在创作技巧方面进行 注: 梁茂署《百年风云百年歌——二十世纪中国歌曲创作发展脉络》人民音乐2002年3期。 注: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近代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N第1 21页。 注: 粱茂春《论“”时期的艺术歌曲》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1期。 注:‘刘渭涓《罗忠镕艺术歌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5年第4页 大胆探索和试验的领域。另外,江文也的艺术歌曲大多是依据 中国古代诗词而创作的。 3 20世纪5O至70年代 1949年建国后年代至“”前,这一时期的音乐是在曲 折中前进的。由于国际社会形势的变化,为了缓解各种矛盾, 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提出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歌曲在这 时期创作不 多,但是仍然有一些好的作品。比如丁善德的《找矿》、《蓝 色的雾》、《延安月夜》、《爱人送我向日葵》等。同时许多 作曲家争相为发表的诗词谱曲,其中影响较大、流传较 广的有丁善德的《十六字令三首》、瞿希贤的《蝶恋花・答李 淑一》、罗斌的《菩萨蛮・黄鹤楼》、李劫夫的《七绝・为女民 兵题照》、《忆秦娥-娄山关》和《菩萨蛮・黄鹤楼》、桑桐的 《浪淘沙・北戴河》等。 “”时期到处充斥着“语录歌”、 “颂歌”、 “样板 戏”的声音,艺术歌曲创作是极其艰难而不易的。然而在这段 特殊的历史时期艺术家顶着极大地被批判、受斥责的压力, 创作出了为数不多的艺术珍品。比如生茂、唐诃的《沁园春・ 雪》;刘长安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施光南的《打 起手鼓唱起歌》;傅庚辰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尚德义的 《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等。 4 20世纪8O至90年代 粉碎了“四人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 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音乐艺术迎来了全面复苏。高等专 业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得到恢复和发展,新潮音乐和流行音乐 势不可挡。尤其是艺术歌曲的崛起,是8O年代声乐作品创作的 一个重要特点,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 罗忠镕创作的《涉江采芙蓉》是中国第一首序列音乐作品 ,主要运用西方现代技法,调性瓦解,内容深邃、构思精致、 技法精湛。王西麟的《招魂》转调频繁,伴奏部分使用现代和 声手法,音响结构复杂。施光南的《周总理,你在哪里》、郑 秋枫的《我爱你,中国》、陆在易的《祖国,慈祥的母亲》, 注重声乐声部的抒情性和旋律的歌唱性,感情浓烈,善于营造 艺术意境,这类作品深受广大一般听众的喜爱,也成为当时艺 术歌曲创作的主流。还有如《我爱你塞北的雪》(刘锡滓曲、 王德词)、《梅岭三章》(施万春曲、陈毅词)、《忆秦娥・娄 山关》(陆祖龙曲、词)、《科学的春天来了》(尚德 义曲、吕金藻词)、《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施光南曲、瞿琮 词)、《那就是我》(谷建芬曲、晓光词)、《送上我心头的 思念》(施万春曲、柯岩词)《清晰的记忆》(朱践耳曲、田 农词)、《美丽的孔雀河》(郑秋枫曲、瞿琮词)等。 步人90年代,尤其是南巡讲话后,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音乐创作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国家对严肃音 乐大力扶持,全国各地纷纷组建各种专业音乐表演团体,民族 器乐、大型声乐作品、音乐戏剧作品、理论研究等繁荣发展, 同时涌现出了大批音乐表演艺术家。各种音乐会、声乐比赛的 进行推动了艺术歌曲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新格鲁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M]牛津大学出版社第二卷2 OO1年英文版. [2]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 998年1 0月第一版. (下转第201页) 青年科学网 2014年4月下半月刊 浅谈男高音的声部类型与普契尼男高音 夏邦泓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41 00) 【摘要】在声乐艺术中,男高音是一个非常令人迷醉的一个声部。纵观整个声乐艺术发展,男高音不论是弥赛亚,清唱剧,歌剧,艺 术歌曲还是的演唱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何男高音声部如此令人陶醉?男高音声部的类型到底有哪些分类?是按照音域、音色 还是作家作品来进行分类的呢?还有在歌剧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旋律大师普契尼笔下的男高音们是怎么样的?他们又分别是属于 什么样的声部类型。在本丈中,笔者将对男高音的声部类型和普契尼歌剧中的男高音角色做一些浅谈,意在说明它们之间的关 系,以便能更好的品味和了解男高音声部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男高音声部类型普契尼 【中图分类号】J61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562(2014)…8 201 1 纵观整个歌剧艺术史,普契尼正处于浪漫后期向真实主 高的要求,这样抒情男高音这一声部自然就产生了。在音乐上 义歌剧过度转型的时代,其属于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是他 更具震撼力,是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声部的特征是深 将真实主义歌剧推向高峰。德国声部体系将男高音基本规划 情,富于幻想,诗人身份属于这个声部的典型职业,而长的音 为四种类型:轻型抒情男高音(Leggiero Tenor)、抒情男高音 色线条和流动的声音质量则是这个声部的声音特征。(Lyric Tenor)、戏剧抒情男高音(Spinto Tenor)、戏剧男高音 戏剧抒情男高音的声音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歌唱能力计 (DramaticTenor)。 有抒情性又有力量性。这个声部具有抒情的音色、灵活的高音 轻型抒情男高音,声音型号上来看,属于莫扎特时代的, 以及和乐队抗衡的声音力量。在音量上,戏剧抒情男高音在中 但也不是莫扎特的专利,同时在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的 高声区演唱得比正常的抒情男高音丰满厚重。因而,戏剧抒情 歌剧时代(也称为“美歌”时代)声音也被广泛使用,许多这 男高音是威尔第,普契尼和19世纪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喜爱的 个声部的男高音咏叹调就是出自这些作曲家之手。然而在巴洛 男高音声部,特别适合表现真实主义作曲家笔下的男高音们。克时期的男高音作品也是属于轻型抒情男高音声部的专利。另 外,在大量的滑稽歌剧中,我们也能够找到轻型抒情男高音的 身影。声部特征:患相思病是这个声部的人物特征,温柔的王 子或者绅士,用他那温柔美丽的音色感叹因爱而生的忧愁和喜 悦。 抒情男高音,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声部的产生是歌 剧艺术发展的结果。如果说轻型抒情男高音男高音是“美歌” 时代的声部,那么,抒情男高音则是属于真实主义歌剧声部。 自进入19世纪后,很多作曲家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塑 造真实主义歌剧的角色身上,这些角色包括有浪漫的诗人,哲 学家和艺术家形象。抒情男高音声部是由于这些人物的出现而 产生的。 从声乐技巧上的角度来看,同“美歌”时代的轻型抒情男 高音相比较,抒情男高音更加注重刻画人物内心情感,而不是 太多的表现人物愉悦华丽的外表。因此,声音的连贯性演唱能 力和保持声音的流动性就成为了抒情男高音的声音标志。真实 主义歌剧人物的那种浪漫、如同小溪般的情思则需要抒情男高 音所具有的那种连贯和流动的声音与之匹配。 从戏剧的角度来看,真实主义歌剧的男高音角色与“美 歌”时代的男高音角色在戏剧特征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 “美歌”时代的男高音角色大部分为王子,骑士及绅士,歌剧 所表现的也是这些人物的高尚的情操、儒雅的举止和温柔的爱 情,而真实主义歌剧中的男高音角色则多半是具有浪漫主义气 质的艺术家。所以,抒情男高音声部就成为了在音乐上塑造真 实主义人物的最佳选择。 从音乐上来看,随着音乐创作手段的发展,随着乐队编制 的不断扩大,歌剧对于人声的表现力和戏剧性张力便提出了更 注:’《抒情戏剧男高音(spi nto Tenor)》王景彬文化艺术出版社P3 其声部特征是英雄和情人型的男高音,这一个声部的角色一般 都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望和嫉妒心理,当他们无法实现自己对爱 情的期盼时,嫉妒心会使他们产生强大的报复行动,然其结 果总是以悲剧结束自己的生命和爱情。如威尔第歌剧《游吟诗 人》中的曼里科,列昂卡瓦罗歌剧《丑角》中的卡尼奥,普契 尼歌剧《托斯卡》中的卡瓦拉多西,比才歌剧《卡门》中的唐 何塞等等。 戏剧男高音在所有的男高音声部中声音是最丰满的,他不 但有强大的声音支撑力量,同时能够展现出深邃而灿烂的音色 和令人震惊的生命力量。因为戏剧男高音的出现,标志着歌剧 艺术已然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他也是近现代歌剧艺术的 产物。宏大的乐队,作曲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复杂的戏剧冲突, 都催生了戏剧男高音的产生,他满足了近现代歌剧艺术对男声 声部的要求,丰富了歌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其特征是英雄或者 遭受精神打击的受害者,肯于付出,执著,不计后果是他们的 性格特征。如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的奥赛罗,瓦格纳歌剧 《女武神》中的西格蒙德,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卡拉夫 等等。 综上所述,笔者可以将普契尼笔下的男高音们分为三种类 型,如在《艺术家的生涯》里面的诗人男高音鲁道夫音属于典 型的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在《曼依.莱斯科》里面的骑 士男高音格里欧克斯,在《蝴蝶夫人》里面的海军军官男高音 平克尔顿,在《托斯卡》里面的画家男高音卡瓦拉多西及在 .《西部女郎》里面的土匪头目男高音约翰逊均属于是戏剧抒情 男高音(Spinto Tenor);而在《图兰朵》里面的鞑靼王子男高音卡 拉夫则是属于典型的戏剧男高音(Dramatic Tenor)。 (上接第235页) [3】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艺术歌曲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4月版. 【4][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汪启璋、昊佩华、顾连理译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 996年第一版. 【5]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著刘经树译西方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 005年第一版. [6】汪毓和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近代部分)[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7】李曙明主编中国艺术歌曲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 009年3月. [8]尚家骧著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 00 3#-5月. 童 塑 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