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号 A 修订状态 O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2004-06-20发布 2004-07-01实施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发布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作业指导书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XXXXXXXX有限公司危险源的分类、识别方法、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等。
1.2本标准适用于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工作。 2术语及定义
2.1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变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2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2.3可容许风险:根据局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3危险源的分类
3.1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3.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措施或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 询问、交谈 · 现场观察 · 查阅有关记录 · 获取外部信息 · 工作任务分析 · 安全检查表 ·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 事件树分析 · 故障树分析 5风险评价 5.1风险评价方法 5.1 .1 LEC法 5.1.1.1计算式如下:
D=LEC
式中: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的后果
5.1.1.2具体分值如下: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D 值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5.1.2 MESD法 5.1.2.1 计算式如下:
D=MES
式中:D——风险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表4 危险等级划分(D) 危 险 程 度 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M——控制状态
E——暴露环境的频繁程度 S——事故的后果
5.1.2.2具体分值如下:
表5 控制状态(M) 分数值 5 3 1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分数值 10 8 4 2 1 D 值 90~180 50~90 20~50 <20
5.2判定重大危险源的原则
依据直观经验判断和定量计算结果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LEC法评价为不可容许的危险源; ——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控制措施的;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危险且无适当措施的;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要求的。 6 风险控制
6.1风险因素控制的策划
控制状态 无控制措施 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包括报警系统 有预防措施,必须保证有效 表6 暴露环境的频繁程度(E)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7 事故的后果(S)
事故后果 有多人死亡,或损失>1亿元 有1人死亡,或损失>1千万元 永久失能,或100万~1000万元 需送医院治疗,或10万~100万元 轻微,仅需急救,或损失<10万元 表8 危险等级划分
危险等级 Ⅳ Ⅲ Ⅱ Ⅰ 企业在评价出重大风险因素以后,要进行风险控制策划,通过采取一定的控制途径和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将重大危险源或风险降至最小。控制途径一般是指通过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加强管理。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这两者相辅相成。
6.2选择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下列因素:
—— 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 —— 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
—— 在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 —— 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 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 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 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
—— 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 应急方案的需求;
—— 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 6.3制定控制措施应根据以下情况制定:
—— 有可能导致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的,应制定应急计划;用D表示 —— 有可能导致轻伤或可以接受的情况,应在运行中加以控制;用C表示 —— 没有控制措施且风险等级在Ⅲ级以上的,应制定管理方案;用B表示 —— 对于有管理方案的,且管理方案有效的,应建立目标加以管理;用A表示 6.4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对以下内容进行:
—— 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 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 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6.5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那些企业不可接受的风险,特别是那些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应制定目标,来降低风险和影响。目标中有些项目应制定管理方案,就是要立项采取专门技术措施,以消除重大风险。而有些项目则可通过运行程序提出措施,实施控制,以实现目标。
目标应包含法律法规要求,企业自身重大安健环风险因素,技术方案,相关方观点,经营和运行要求,负责实施的职能部门及责任人。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并分解到各部门。安健管理方案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管理方案明确目标的实施途径及技术组织措施,应比目标可加具体,包括资金投入、实施时间进度表等。
目标和管理方案制定后应进行评审,经批准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视和检查。如果情况发生了变化,应即时修改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