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笔尖灵动,让文字生情
睢阳区坞墙镇二中   赵文超 2017年12月8日,中原名师聂智语文工作室在商丘市五中举行了作文教学研讨会,邀请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授周枫林老师现场做课并作专题报告。来自商丘市市直、睢阳区、梁园区、永城市三中等地近三百名中学语文教师参加了研讨会。我有幸参加研讨会,观摩了周枫林老师的作文课,聆听了周老师的专题报告,真是受益匪浅,确实有听周老师一场报告,胜教十年书之感。
周老师首先上了一节题为“你一定会听到的”作文课,她从一首钢琴曲入手,播放过后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接下来又引导学生说今天来上学时路上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像什么,听到这些声音想起什么。最后是让学生说说来到学校听到什么,每个学生至少说出3种声音,这些声音像什么,想起什么。整个课堂没有作文技法的指导,都是从学生生活经历入手,把生活的经历上升成生活经验。最让我受益的是周老师的作文专题报告。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动手写生活。现在的孩子不是没有生活,而是生活很丰富,只是学生没有去关注生活而已;不是没有情感,而是情感很丰富,只是没有去关注别人的感受而已;不是没有关爱,而是周围的人给他的关爱太多,慢慢的变得麻木了。周老师就让学生去写随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学校,写家庭,写社会,写自己,写声音,写风景,写各种各样的人,写人的各种动作行为,写人的多种神态表情,写人各种心理活动。她们河师
大附中外面的一条破旧的街道,周老师就让学生通过观察写5种以上声音,10个生活画面,写街上的各种职业的人,写人做的各种事情,写事情的详细经过,写人多种动作。一个正在教室打扫墙壁和玻璃卫生的学生,周老师让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用上20个以上动词去描写。通过这样训练,让学生细腻观察生活,体会人物情感,学会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从经历到经验。学生写生活的经历多了,慢慢的就会把生活的经历提炼成经验,有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东西,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周老师在对学生作文训练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这些东西像什么,你又想到什么。一个不会关注生活的人是不会写出细腻生动的生活画面的,是不会写出丰富感人的情感的。 3.勤于练笔。周老师每周就会引导学生写两到四篇随笔,再加上大作文,一学期下来,一学年下来是多大的量,整个初中三年下来是多大的量。我们仅仅依靠每个学期八、九篇大作文是不能把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上去的。
周枫林老师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来训练学生作文的方法确实值得借鉴和学习 。虽然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真正要写出真实感人的东西,还要学生写自己细腻的生活,抒真实的情感。听的多,看的多,想的多,练的多,写得细,笔尖就会灵动,文字就会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