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娱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2套(附答案) (4)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2套(附答案) (4)

来源:世娱网
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 语文第二轮复习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七)

相信你一定可以为自己的小学生涯画上一个的句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回顾。(16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jiǎo huo jié rán mó ɡuǐ ( ) ( ) ( ) sǐ dé qí suǒ jiàn wēi zhī zhù ( ) ( ) 2.将成语补充完整,并在“____”上再写两个成语。(4分) 五( )四( ) 重于(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5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_”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_的特点。 4.默写。(2分)

(1)青,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提炼与运用。(10分) 5.作家与作品。(6分)

(1)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作家,比如______、______,你最喜欢的作家是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滋养着我们。六年来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课文是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语言与运用。(4分)

(1)你说得对,我们改正。(给句子加一组关联词,保持意思不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下面的句子,使之形成一段完整的赠言。(2分)

例:童年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母校的每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情,播种着我们的梦想。

三、应用与提升。(6分)

7.近两年来,“减负”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但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却很复杂,不能片面地“一减了之”,必须多项措施并举,综合施策。下面是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报告图表,完成下面的练习。

(1)如上图所示,最受家长认可的两项减负措施是______和______(填序号)。你个人觉得能有效减负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关于减负,你想对老师或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文言与文化。(11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言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分)

9.“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话是______句。(2分)

10.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2分) 11.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家与名篇。(13分)

栗子(节选)

汪曾祺

①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②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

好去。

③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

④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 A 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 B 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 C 起来,在手里来回 D ,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⑤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

⑥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⑦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子。栗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有卖的了。

⑧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

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

⑨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有删改)

12.将下列动词还原到短文的第④段中,答案填在下面字母对应的“____”上。(4分)

倒 蹦 丢 抓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13.怎么理解第③段中画“______”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介绍了栗子的多种吃法,选一种吃法,品析一下作者是怎样将这种吃法写得生动有滋味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形俱佳。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介绍一下它的相关知识。(做法、历史、故事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时闻与时文。(14分)

【材料一】 关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赞词

有一种选择叫隐姓埋名。在荒岛的风沙中,在深海的惊涛下,在最美的年华里,为了铸国之重器,三十载春夏秋冬,青丝变白发。

有一种誓言叫此生无悔。在加入地下党的峥嵘岁月中,他说:“如果祖国需要,我的血可以一滴滴地流,直至流光。”

有一种追求叫科学家精神。面对国外严密封锁、国内科研条件一穷二白,他不因客观环境而放松科研要求,用最“土”的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在极限深潜的生死考验面前,他一如战争年代的坦然:“入党誓言就是我的奋斗初心。”

【材料二】 黄旭华:人生为祖国深潜

核潜艇下潜的深度,决定了其战斗力的发挥程度。

1988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

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水的压力是一吨多重,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黄旭华这样形容深潜试验的危险性。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还不到200米时,潜艇沉没,129人全部葬身海底。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

眼看着深潜日期一天天临近,参试人员的思想包袱越来越重。有一天,艇长和政委忧心忡忡地向黄旭华表示,同志们的情绪很低,恐怕对试验非常不利。

黄旭华陷入沉思。

第二天,他召集战士们开会,会上,他说:“这次执行试验任务,我很有信心!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极限深潜,我们要唱着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去把试验数据成功拿回来!”

顿时,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战士们的悲观情绪一扫而空。

有人劝说黄旭华,你作为总设计师没有必要冒险。世界上还没有过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

黄旭华回答:“我不是充英雄好汉,要跟大家一起去牺牲,而是对大家的生命安全负责,确保人、艇安全,万一深潜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我可以及时帮助采取措施。”

惊心动魄的深潜开始了:50米、100米……每下潜若干米,就得报告有关参数。当到达设计深度时,巨大的水压使核潜艇艇身多处发出“咔嗒”的声响,黄旭华沉着应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

试验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

黄旭华笑了,当即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一年,我国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茫茫海疆成为阻隔外敌的海上长城!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

(以上两则材料均选自《光明日报》,内容有删改)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4分)

(1)青丝变白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亘古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文中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深潜试验的危险性。(2分)

19.结合两则材料,我们看到了黄旭华身上的______、______的伟大精神。古今中外,同样具有这种精神的科学家还有______、______等。(2分) 20.“人生为祖国深潜”“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两则材料中有很多隽永(指意味深长)深刻的语句,选择一个最打动你的句子,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感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30分)

21.请任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篇作文。作文篇幅在450字左右。 (1)再见了,童年

(2)《____________》,值得一看(若选此题,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一本书、一部电影……)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七)参

一、1.搅和 截然 魔鬼 死得其所 见微知著

2.湖 海 泰山 山清水秀 秀色可餐 3.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地白 凄清

4.(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5.(1)示例:老舍 沈从文 老舍 老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了

老北京过春节的场景,既有迎新春的喜悦,又有富含文化底蕴的老北京习俗。语言直白形象,感情真挚质朴,引起了我对春节浓浓的兴趣。

(2)示例:《匆匆》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就像一首诗。作者用灵动

的文字,描写出不断变化的时间,同时让人生发出珍惜时间的感叹。

6.(1)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2)琅琅的读书声留在宽敞的教室里

嬉戏的身影留在空旷的操场上

三、7.(1)① 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有的教学任务或作业都在课堂

上解决,课下不留作业

(2)老师,能不能不要布置那么多作业?我也需要休息和放松。妈妈,

能不能不要给我安排那么多补习班?我好累呀,我也好想歇一歇!

四、8.学弈 两小儿辩日 伯牙鼓琴 9.只听弈秋的教诲 设问

10.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1.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五、12.A:丢 B:蹦 C:抓 D:倒

13.风栗子本是平常之物,一旦进入《红楼梦》之中,就变得高雅起来。 14.如第④段介绍烤栗子,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详细介绍了栗子从烤到吃的全过程,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六、16.主要写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不计名利,默默研制核潜艇,

还不顾生命危险,主动参加深潜试验。 17.(1)随着岁月的流逝,头发由黑变白。 (2)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

18.举例子 列数字 19.奉献 牺牲 邓稼先 钱学森

20.最打动我的句子是“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中华儿女的那份自豪和为祖国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的责任,我也要像黄旭华那样,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祖国奉献我的一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9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处境(chǔ) 间断(jiàn) ..C.坚劲(jìn) 瘦削(xuē) ..

B.氛围(fēn) 暂时(zhàn) ..D.徘徊(huí) 参与(yù)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鞭炮 盲人 截然不同 C.寄脱 洗澡 不可思仪

B.凄谅 灵感 焉知非福 D.挪移 唯恐 悬灯结采

3.下列汉字的造字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轮

B.轫

C.藤

D.囚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头晕目眩”的“眩”的读音是“xuàn”。 B.“见微知著”的“著”意思是著作。 C.“鼎、贩”的音序分别是“D、F”。 D.“揉搓、惆怅”两个词结构相同。 5.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气无力 两面三刀 恐惧万分 心平气和 B.聚精会神 垂头丧气 诚心诚意 一视同仁 C.不慌不忙 怒气冲冲 喜出望外 鄙夷不屑

D.专心致志 锲而不舍 全神贯注 坚强不屈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逆”的甲骨文像一个头朝下的人,本义是“顺”,引申为“违背、

反对”等义。

B.“腻”字右边的“贰”是“双重的、额外的”等意思,因此,“腻”

字的本义就是“两个月”。

C.“忧郁”与“忧闷”,“恐惧”与“恐怖”是两组近义词。 D.“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这句话中的

两个“赤裸裸”的意思完全相同。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教导)二人弈 .C.为(为了)是其智弗若与 .

B.及(到,到了)日中则如盘盂 .D.孔子不能决(判断)也 .

8.下列诗句对应的节日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元宵节)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的实验、攻关,这项技术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

进展。

B.同学们听了他的话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

C.晓阳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跑。 ....D.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 ....

10.用一个字写出画横线部分所强调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我们”跟父亲分别

得(急)。

B.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日子过得 (快)。 C.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春节开始得(忙)。 D.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

思德同志死得(值)。

11.赵孟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下列哪幅图是

他的作品?( )

12.下列句中画线的文字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没有外人,你用不着遮遮掩掩的,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B.这件事情别人都觉得我做得好,只有你总说这不好那不好,真是“鸡蛋里挑骨头”。

C.只有善于吸取教训,才能积累人生的智慧,正如俗话所说“吃一堑,长一智”。

D.班里竞选班长,没想到一向默默无闻的他居然报名了,这不是“癞想吃天鹅肉”吗?

13.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疾而速”是我国文化上的一项哲学高标,对于当今人们的忙迫症可以说是特效药。你以忙碌困我,我从容以对,不疾不徐,一派闲适风采。试想诸葛武侯坐小车、挥羽扇,指挥三军的从容不迫;杜工部一生在兵荒马乱之中度过,试读他“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名句,中华文化之高贵,就在于此!

A.“不疾而速”是哲学高标。 B.诸葛武侯从容不迫指挥三军。

C.当今人们的忙迫症的特效药是“不疾而速”。 D.杜工部一生在兵荒马乱之中度过,但心不乱。 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

当我们pái huái( )不前时,当我们jì mò( )独坐时,当我们聚在一起热闹地liáo tiān( )时,时光已经如chuī yān( )一般,被微风一吹,xiāo shì( )得无影无踪了。 三、填空。(11分)

1.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的瑰宝,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春天里漫步,不

觉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里赏荷,忍不住感叹“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会想起《竹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当我们遇到

老人哀叹自己老去时,我们会用苏轼《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他。

2.人们常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3.小明的爸爸毛笔字写得特别好,小明经过爸爸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练习后,

写得比爸爸还要好。小明的爸爸对此很满意,赞扬道:“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4.看图片,完成练习。

“厦门市某小学本届文化艺术节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句中的“饕餮”二字,根据字的偏旁我猜想这个词可能与________有关。根据图片,我能读好它的读音,也可以推想出“饕餮盛宴”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1分) (一)蜀①鄙②之僧(13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④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恃:凭借。④越:至、到。⑤顾:难道。

1.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惟弈秋之为听

B.蜀之鄙有二僧

D.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联系上下文,“贫者语于富者曰”一句中“语”的意思是( )(2分)

A.语文

B.语言

C.告诉

D.语气

3.第1~3自然段在塑造“二僧”的形象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2

分)

A.语言、心理描写 C.心理、神态描写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语言、神态描写 D.动作、神态描写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文揭示的道理,谈谈你今后在学习上的打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垃圾分类(12分)

材料一: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焚烧。在一些垃圾分类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不但臭气熏天,而且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费用太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至几百元人民币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垃圾。

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材料二: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再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今,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

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有人统计,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0.85吨,节省木材0.3吨,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材料三:我国有着回收废品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之一。1965年,北京二环以内,国营废品收购站就有2000多个。进入21世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陆续开展了全民垃圾分类活动。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施行。根据规定,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个人或单位都将面临处罚。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1.中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下列不是这四大类中的一项是( )(2

分)

A.不可回收垃圾 B.有害垃圾 C.其他垃圾 D.厨余垃圾 2.根据材料和生活实际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厨余垃圾回收的目的之一是生产有机肥料。

B.我国虽然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之一,但垃圾分类的成效并

不是世界第一。

C.张红说:“过期药品不会影响环境,丢到其他垃圾的垃圾桶里即可。” D.垃圾分类势在必行,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执行。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垃圾分类的原因和好处。

B.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占地不大,因此可以作为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

式。

C.用废钢铁炼钢的例子说明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垃圾,可减少污染,

节约资源。

D.我国有着回收废品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

国家。

4.结合材料,说说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开展全民垃圾分类行动”写一句宣传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妈妈的眼睛(16分)

在世界射击锦标赛的现场,发生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死人的新鲜事:50米手慢射冠军普钦可夫失踪了!广播喇叭声声急、字字催:“普钦可夫,马上去领奖台!马上去领奖台,普钦可夫!”

实际上,普钦可夫安然无恙、毫发无损。此时此刻,他正躲在一个谁也发现不了的角落里与他的妈妈通电话:“妈妈,妈妈,您看见了吗?您听见了吗?赢了,赢了,得了冠军,打破了纪录!”

对于一位双眼曾患恶性黑色毒瘤的人来说,能够逃脱无边黑暗的厄运,迎来鲜花如海、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全仰赖妈妈柳莎的眼睛和医生巴甫琴科的妙手回春。

8年前,10岁的普钦可夫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色毒瘤。几十所医院、几百名大夫像串通好了似的,众口一词:做眼球摘除手术!不然的话,快则三月、慢则半年……

命运如此残酷,天真活泼的儿童就得面对要么死亡、要么黑暗的选择。这选择沉甸甸的,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柳莎这是第二次面对这种疾病,丈夫不听医生的话,结果离开了人世,她不想让儿子重蹈覆辙。仅仅两天的时间,....她把汽车、钻戒和满头金发换成了现金。她卖得那样果断、那样坚决,她要让儿子在手术前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

母子俩一路欢笑,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说也说不完,普钦可夫忘却了

疾病,完全沉浸在母爱的幸福里。

这样愉快的旅程却不得不在中国长城的烽火台上戛然而止,因为柳莎的随身听的声波有力地撞击着她的耳膜:眼科专家巴甫琴科发明了视神经诱导接合剂,使移植眼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只盲犬已重见天日。

柳莎母子分秒必争、日夜兼程,很快就来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马上手术:把母亲的一只眼球移植给儿子。

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的眼睛。

尽管柳莎的眼球和普钦可夫的眼眶配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巴甫琴科努力再努力,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眼球移植手术还是失败了,世界上徒添了两只义眼,一只在柳莎的眼里,另一只在普钦可夫的眼中。生活就是这样,撒下了希望的火种,又浇灭了光明的火苗。

柳莎要进行第二次眼球移植:把她的第二个眼球移植给普钦可夫。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是否知道最可能的结果?”巴甫琴科问。 “知道。”柳莎回答得很干脆。

“你坠入黑暗,你儿子也见不到光明呢?”

“知道,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能接受最坏的结果,能忍受一切痛苦。” 面对这样的母亲,巴甫琴科沉着冷静地做了第二次眼球移植手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术成功了。

柳莎和普钦可夫出院的那天清晨,天特别蓝,风特别暖,太阳和月亮都

赶来看人间最动人的一幕:柳莎背着她的儿子,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发着“走、停、左拐、右转”的口令,母亲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一直向前。 1.普钦可夫几岁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色毒瘤?( )(2分)

A.8岁

B.10岁

C.18岁

D.20岁

2.联系语境,对第5自然段加点词语“重蹈覆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不想“重蹈覆辙”指的是不想再次失去亲人。 B.“重蹈覆辙”指的是因做眼球摘除手术而去世。

C.不想“重蹈覆辙”说明柳莎已经决定要让儿子进行眼球摘除手术。 D.从“重蹈覆辙”可以看出柳莎认为丈夫去世是因为进行了眼球摘除手

术。

3.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2分)

A.补叙

B.插叙

C.顺叙

D.倒叙

4.第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A.承上启下 B.设置悬念 C.首尾呼应 D.开门见山 5.从巴甫琴科和柳莎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

A.柳莎为了给儿子治病,即使自己陷入黑暗也不在乎。 B.第二次手术最可能的结果是柳莎和儿子都见到光明。 C.柳莎不确定手术能不能成功,她进行了艰难的抉择。 D.柳莎爱自己的儿子胜过爱自己,胜过爱她的丈夫。

6.有人认为,将“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最

湛蓝、最纯洁的眼睛”这句话删去影响也不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柳莎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才懂得了感恩。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令我们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学会感恩。请以“感恩”为话题,

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期末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A 2.A 3.D 4.B 5.D 6.C 7.C

8.D 9.B 10.C 11.B 12.D 13.C 二、徘徊 寂寞 聊天 炊烟 消逝

三、1.草色遥看近却无 映日荷花别样红 千磨万击还坚劲 谁道人生无

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食物 文化艺术节给大家带来了视觉盛宴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1.D 2.C 3.B

4.(1)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2)一个人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远之处的一个和尚吗? 5.示例: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

定地朝着目标前进,就可以取得成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迎难而上。 (二)1.A 2.C 3.C

4.更多地方的垃圾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不但臭气熏天,而且污染了

土壤和地下水;高温焚化的处理方式费用太高;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做到物尽其用。

5.示例:践行绿色生活,做好垃圾分类。 (三)1.B 2.C 3.D 4.A 5.A

6.示例:不同意。结构上,这句话与文末“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内容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不仅仅指柳莎的眼睛,也是在点明这位母亲的爱是最纯洁、最伟大的。 7.①柳莎是一位深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她宁愿自己陷入黑暗。②柳莎是一个勇敢的母亲。第一次手术失败没有吓倒她,她又勇敢地进行了第二次手术。③柳莎是一个理智、坚强的母亲。丈夫和儿子都患了这样的病,丈夫去世,她独自带着孩子面对疾病。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思路点拨:本次作文话题涵盖范围很广,这就要求同学们打开思路,拓宽选材空间。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在于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的感悟,对话题进行挖掘。写生活中难忘的关于感恩的故事,将事情记叙清楚;在叙事清楚的基础上捕捉细微的、能够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点进行描写。 例文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orldimag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