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娱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三个儿子》作业设计

来源:世娱网

  背景分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三个儿子》向我们展现的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案例描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师:【出示水桶生字卡片】

  瞧,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生:装水)你们瞧,陈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小水桶,想不想拎回去一个?读得又快又准的,老师就送你一个。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竖大拇指)

  2、导入新课:

  师:在没有自来水的从前,人们都要用这些小水桶去打水。看,有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去打水,在井边聊起了自已的儿子,你们想去认识认识这三个儿子吗?

  【贴三个儿子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4页,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_____”划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划句子)

  师:老师想请三个同学给读出来。

  (三名同学读)

  【生边读边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师:好,下边就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妈妈,自己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

  (自由练读)

  (二)朗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师:读得怎么样了?各位“妈妈”们。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第一位妈妈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指名读)

  (板:聪明 有力气)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通顺,只是声音不够大。不太像妈妈。

  师:你真会评价。那你再来读读?

  (生读)

  师;这位妈妈读得怎样?

  生:读得真不错,如果能加上妈妈的动作和表情就更好了。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你来试一试。`

  (生加动作读)

  师:真棒。你学得真像。

  师(面带微笑):妈妈们,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来,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夸夸他------(齐读)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 生自读自悟:

  师:同学们,你们瞧,一个妈妈夸奖了自己的孩子,另一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她又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读。

  (指名读)

  (板:好嗓子)

  师:这么棒的儿子,我们再一起骄傲地夸夸他吧。

  (齐读第二个妈妈的话)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谁来读?

  (指名读第三个妈妈的话)

  1、 提出疑问:

  师:这位妈妈,别人的妈妈都爱夸奖自己的孩子,您为什么说自己的儿子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您是怎么想的?

  生:我的儿子不聪明,没有力气。

  师:您能用上刚学过的既……又……来说说吗?

  【课件出示句式】

  生:我儿子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师:因此,这位妈妈平淡地说:——引读

  2、找到情感共鸣:

  师:也许这是一位很谦虚的妈妈,她可能会想:——

  生:我可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儿子。

  师: 因此,这位妈妈谦虚地说:——引读

  师:我们刚才读到前两个妈妈都特别骄傲。只有这个妈妈非常谦虚。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齐读) 

  师:真是谦虚、朴实的妈妈!

  3、再一次体会三个妈妈不同的心情:

  【课件出示三个妈妈的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三个妈妈的话。

  (生齐读)      

  (三)读读演演,体会“孝敬”美德。

  1、体会水重,感受妈妈的辛劳:

  师: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水,拎着水桶,走回家去。

  (师配乐范读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一块来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使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呆会谈谈你的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哪个词令你感受最深,为什么呀?)

  (生汇报)

  【课件相机出示】

  生:从“走走停停”我体会到水太重了,要走一下停一下。

  师:课文11自然段就有一个词说明水很重的,找一下,那就是?

  生:沉甸甸。

  师:这可是——(生:沉甸甸)的水啊!所以妈妈们太累了,要走走停停啊!

  师:你又从哪个词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从“痛”“酸”体会到妈妈很累。

  师:你站起来指给我们看看,哪儿酸、哪儿痛?

  生:(边指边答)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为什么这么酸?这么痛啊?

  生:因为水很重,妈妈很累。

  师: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生:我从“晃荡”体会到水很满、很重。

  生:我从“晃荡”还体会到妈妈们胳膊痛,腰酸。

  师:是啊,看!(演示)水太满太重拉,这时妈妈们胳膊痛,腰酸,手都没法均匀地用力,所以水桶都两边摇动起来了,这就是“晃荡”。

  2、写生字

  师:“晃荡”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我们准备来写写。

  ①写“晃”字

  师:“晃”字怎么记?

  生:上下结构,日字头。

  生:我用加一加记住“晃”字,“日”加“光” “晃”。

  (生观察教师写生字)

  (师边写边说):“晃”字先写日字头,从上到下写,横折的折要写在竖中线过一点。下面“光”字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两边点、撇,下面竖弯钩注意写在竖中线左一点。

  师:我们来写写。

  (生练写“晃”)

  ②写“荡”字

  师:“荡”字怎么记?

  生:上下结构,草字头。

  生:草花头加汤水的“汤”。

  (师边写边说)“荡”字先写草花头,再写三点水,中间一点写在横中线,最后写横折折折钩再加两撇,注意横折折折钩是一笔啊。

  师:现在请同学们写一写。

  (生练写“荡”)

  3、引出问题:

  【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读读这两句话,再次体会妈妈的辛劳。

  (齐读)

  师:这可是一桶——(生:沉甸甸的)水,我们再一次感受水的重。

  (合作读)

  师:这样重的水,这时候,妈妈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出示发散练习:1、一个妈妈擦去额头的汗水,说:

  “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妈妈敲敲直不起来的背,说:

  “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个妈妈捏捏发酸的手臂,说:

  “___________________。”】

  师:一个妈妈擦去额头的汗水,说:——?

  生:我的力气大的儿子在哪啊,快来帮帮我提水啊。

  师:一个妈妈敲敲直不起来的背,说:——?

  生:如果我的家能离井边近一点就好了,不用提得这么辛苦。

  师:另一个妈妈捏捏发酸的手臂,说:——?

  生:我很累啊,儿子啊,快来帮帮我提水啊。

  师:妈妈们多么希望儿子们能帮忙。 瞧,他们来了,【课件出示三个儿子图】

  师:几个儿子来了?——明明是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说:——

  生读:【课件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师: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到底是三个儿子,还是一个儿子呢?

  (在课题23、三个儿子旁加上问号)

  (板: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课件出示老爷爷的疑问】

  师:请大家继续读课文9到13自然段,去找找答案吧。

  4、解答老爷爷的话:

  师: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生: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替妈妈提水桶。

  师:是哪个孩子帮妈妈提水桶?

  (师指黑板贴图)

  生:第三个儿子。

  (板:提水桶)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指黑板第三个儿子图)孩子的表现。

  【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生齐读)

  师:这不是普通的水桶,这可是——(生:沉甸甸的水桶。)

  师:多重的水啊!读!

  (齐读“另一个……”)

  师:如果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你为什么要帮妈妈拎这沉甸甸的水桶呢?      

  生;因为妈妈拎水很重,所以帮助她。

  师:你真孝顺妈妈。

  生:因为我不想妈妈太辛苦。

  ……

  师:你真关心妈妈。只有你懂得妈妈的辛苦,帮妈妈分担,只有你懂得用行动孝顺妈妈。

  师:那其他两个儿子又在干什么呢?

  生: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板:翻跟斗) (板:唱着歌)

  【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多重的水呀!妈妈提得多累呀!要是有人能帮帮她们该多好呀?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引读)一个孩子只顾着——一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师:你们能再说说这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合作读)

  【课件出示一个儿子            。

  一个儿子            。

  另一个儿子          。】

  5、练习

  师:如果把量词个换成只,一只——一只——另一只,你还会说吗?

  【课件出示一只            。一只            。另一只          。】

  (指名说)

  师:想想,还能把量词换成什么呢?

  【课件出示一( )            。一( )            。另一( )         。】

  ……

  6、小结,体会“孝敬”美德。

  师:学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老爷爷只看到这一个儿子。

  (搽去两个问号)

  师:因为当看到妈妈拿着沉甸甸的水桶时,第一个聪明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斗,第二个好嗓子的儿子只顾着唱歌,只有第三个没什么特别的儿子帮妈妈拿水桶,他用行动帮妈妈分担了辛劳,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孝顺妈妈的好儿子。

  (板:孝顺)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师: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生: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生:真正的好孩子。)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来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用再做提水桶这样的重活了,那你觉得还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顺他们?

  生:我要帮妈妈做清洁。

  生:我也要学着做家务,替妈妈分担。

  生:我再也不调皮了,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好好表现。

  生:对,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秀成绩来回报父母。

  生:……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爸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

  【课件:母爱图片配乐播放】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爸爸妈妈。

  师: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回忆爸爸妈妈对我们最真挚的爱,拿出你们准备的心形卡片,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最想为爸爸妈妈做的事。

  (同学们自由书写)

  (写好的就贴到黑板的感恩树上)

  师:孩子们,你的妈妈此时此刻一定感应到你们的心声的。

  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呼喊------(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图片             第二个儿子图片             第三个儿子图片

  聪明、有力气                   好嗓子                      孝顺

  翻跟斗                      唱着歌                     提水桶

  教学反思:

  课文《三个儿子》讲述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的故事。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怎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而不是通过枯燥的讲大道理来实现呢?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首先以水桶生字卡片复习生字,再以三个妈妈提水桶去打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接着指导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评价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然后讲述三个母亲提水回家,让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这水桶的重,感受妈妈的辛苦,并让学生发散想象:“这时妈妈们最希望什么?会说什么?”接着三个孩子出场,这与老爷爷说的话产生矛盾,引出到底是“三个儿子?”还是“一个儿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议论、找答案。原来老爷爷说的是第三个儿子,为什么只看到第三个儿子呢?他是怎样做的?把第三个儿子的做法先引出来学习,再看其他两个儿子的做法;最后让学生在读和说中体会如何孝敬父母的道理。整节课的设计“巧”在如小四点:

  1、入情入境,品读悟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堂课上,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教材,体会妈妈们评价自己儿子时的不同心情。通过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带进文境中,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水桶的重和妈妈们的辛苦。再通过学生郎读,对比三个孩子的表现,“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的道理自然也明白了。课堂上,听到的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是孩子们潜心静读、凝神思考的可爱模样,这充分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2、以“水桶”牵线

  整节课以“水桶”牵线,一线牵到尾。课堂的一开始就以水桶卡片复习生字,再创设三个妈妈提水桶去打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接着讲述三个母亲提水桶回家,让学生体会水桶的重,最后的感情升华“现在不用再做提水桶这样的重活了,我们还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顺他们?”以我们熟悉的“水桶”贯穿了整节课,这样既了贴近生活,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又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3、把难化易

  这节课的难点是“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很多学生学完了整篇课文可能都不知道“到底是一个儿子,还是三个儿子?”“老爷爷看到的时哪个儿子?”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难题,我把“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这个问题先拉出来解决了,再通过第三个儿子与前两个儿子一对比学生直接就明白了 “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样本节课的难题很简单就解决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worldimag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