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阶段性总结
20xx年9月,我校课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被立项,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次被立项的这个课题,还专门为我们的课题召开了开题会议,会议上还专门请来了区领导和学校的全体教师来聆听开题报告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具体落实到以下五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一)、小组学习的有效性。(二)、课前资料搜集的有效性。(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五)、课堂活动组织的有效性。
课题子确定以来,我校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申报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教研探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加强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
在区教研室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学校成立由教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核心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管理、指导及实施工作,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
2、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准备工作的重点是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使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对教师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采用三种形式:
一是专家引领,由课题组总负责人xxx于20xx年10月为本校的老师举办了现培训,主题为《关于“建立新课程下品德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的阐释。
二是同伴合作,由实验基地的指导组成员组织相关的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学习研究。
三是校本培训,我们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学习:一是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品德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二是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学习了关于“品德生活化”“活动化“的理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等书籍和文章;三是有关有效教学的优秀课例学习。观摩了小学品德优质课《我的家乡在哪里》、《平安回家》、《秋天的收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等课例。通过开展以上的学习,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老师。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调查研究学生状况
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五个方面进行调
查,并做出了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学生欠缺主体性、性和创造性,不够大胆质疑问难,不够大胆标新立异。我们感到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试图通过开展《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改变我校小学品德教学的现状,提高广大教师的小学品德教学工作的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的兴趣,使小学品德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2、大力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课,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小学品德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确定授课的实际内容,恰当选择课型,大力开展有效教学研讨课。开展了以“周周有好课”。其中,李xx老师执教了第五册的《我的家乡在哪里》,李xx老师执教了第一册的《说说我的家 》,李xx老师执教了第五册的《我爱我的家》。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一个突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品德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两个关注”(关注有效策略的渗透,关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必须”(必须是有效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提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都说、人人都做)。同时,我们和大梁王小学分别在去年的11月份和今年的4月份联合举行了课题研讨活动,从而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3、引导学生参与品德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应用实践活动分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和探索阶段的应用实践两种形式。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交流、研究,确定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主要是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而在中
高年级的教学中,应大力开展探索阶段的应用实践。如低年级老师孙殿华老师上的研讨课《早早起,上学去》,在自主参与,探究新知环节中,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活动。在作业设计环节中,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作息制度,编唱交通安全儿歌。中年级李xx老师上的《我学会了》,在学生学习了新课后,能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收获,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极为高涨,有的说我学会了帮妈妈做家务,有的说我学会了怎样去帮助同学等等,将品德教学扩展到生活中。,能在新课后深化探究成果,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大胆走出课堂,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和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的探究促进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教师教的方式变了。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模拟”,“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在备课上,改变了过去“课前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等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环节,而是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研究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精心预设学生的活动;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生活品的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引导,大大提高了
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课后,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变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的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前他们可以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写预习提纲,列出不懂或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到互联网或生产生活实践中收集信息。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3、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论文方面: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来有很多篇教学论文和案例分别获奖。
课例方面: 20xx年11月,在课题本校研讨活动中,李xx执教的《不一样的你我他》、李xx老师执教的《我爱我的家》受到了与会老师的赞赏和肯定,还有多位老师在校本教研活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同伴的赞赏。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个别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下一阶段计划: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将当前有关小学品德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和品德教育传统中的有效做法、经验有机结合,在实验中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回顾一段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课题指导组、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我校教育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