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娱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年性白内障有哪些特征表现

老年性白内障有哪些特征表现

来源:世娱网


老年性白内障有哪些特征表现认识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近年来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是在全身老化,晶体代谢功能减退基础上加上多种因素形成的晶体疾患。研究证明,遗传、紫外线、全身疾患、营养状况等因素与白内障形成有关。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显的病因外,白内障形成过程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情况相当复杂。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揭示,可能与年龄老化、紫外线长期过度照射、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有关。在我国经调查证实,高原地区以及阳光辐射较多的地区,白内障的发病率相对增高。这是因为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紫外线的照射,紫外线可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形成白内障。另外,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半乳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都可引起白内障。

1.具体症状

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由于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变化,可有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nuclear cataract)。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早期呈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2.各症状检查

(1)皮质性白内障。初发期散瞳后可见到眼底红反光中有黑色楔形暗影,瞳孔区仍透明;未成熟期在未成熟期晶体前囊下皮质尚未完全混浊,用斜照法检查时,可在光源同侧瞳孔区看到新月形投影,这是此期的特征;成熟期混浊扩展到整个晶体,皮质水肿减退,晶体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过熟期可见虹膜震颤现象。

(2)核性白内障。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

(3)后囊下白内障。在晶体后极部囊下的皮质浅层出现金黄色或白色颗粒,其中夹杂着小空泡,整个晶体混浊区呈盘状,常与皮质及核混浊同时存在。

Copyright © 2019- worldimag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