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娱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拆迁安置纠纷行政诉讼解决途径

拆迁安置纠纷行政诉讼解决途径

来源:世娱网


行政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审查受理、答辩、开庭、判决、上诉、判决或裁定及申诉。起诉人需在6个月内起诉,7日内受理或裁定不予受理。被告需提交行政行为材料并提出答辩状。开庭进行调查、辩论、评议,最终作出判决。不服判决者可在15日内上诉。可进行开庭审理或书面审理,并作出改判、撤销、维持原判决或裁定、发回重审的判决或裁定。申诉可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不服复议决定再向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1、起诉。起诉人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作出6个月内起诉。

2、审查受理。人民在收到起诉状后7日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3、答辩。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4、开庭。宣读开庭秩序、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

5、作出判决。

6、上诉。对于不服一审判决的,应当收到判决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上诉。

7、开庭审理或书面审理。

8、判决或裁定。依法改判或裁定撤销一身裁定、维持原判决或裁定、裁定发回重审。

9、申诉。法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拓展延伸

拆迁安置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

拆迁安置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包括行政诉讼、仲裁和调解等多种方式。在行政诉讼方面,当拆迁安置纠纷发生时,当事人可以向相关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通过的审判来解决争议。另外,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解决途径,当事人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裁决。此外,调解也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式,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和调解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可能适用不同的法律途径,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结语

拆迁安置纠纷的解决可以通过行政诉讼、仲裁和调解等多种方式。行政诉讼包括起诉、审查受理、答辩、开庭、作出判决等程序。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解决途径,当事人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调解是通过协商达成解决方案的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赔偿程序 第十一条 赔偿请求人根据受到的不同损害,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赔偿要求。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本条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继续沿用原有的规定办理,但不得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章 征收决定 第十一条 市、县级应当将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

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市、县级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Copyright © 2019- worldimag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