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汉语词汇。拼音是gāo shì。意思是指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证脱世俗的人多指道家人物。
出处:
1.《墨子·兼爱下》:“吾闻为高士於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於天下。”
2.《后汉书·列女传序》:“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
3.《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爱心怎能没有?只是不分男女,却分轻重。譬如见了一来自个才子,美人,英叶劳思轻样雄,高士,却是从钦敬上生出来的爱心。”
4.冰心代《往来自事(二)》三:“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高士徘徊。”
5.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代鲁子敬力排众议》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6.唐来自代韩愈代《航升让乎安于话赠崔立之评事》诗:“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7.唐代唐彦谦代《寄蒋二十四》诗:“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栏干莫断肠。”
其他相关内容推荐1
林来自泉高士是一本书的名问神字,出在中国人物画史上,描绘高逸之士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母题。
中国的知识分子很早参与居曲鸡到了绘画创作中,画家历来也重视绘画的文化品位,因而,表现高蹈型的知识分子,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人物画中的乙重头,而高逸人物画的发端,则可以追溯到魏晋。
Copyright © 2019- worldimag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